gyjh1xftrub 发表于 2011-11-21 15:54:35

城市精神应体现一个城市特有的区域精神

本帖最后由 圏圈 于 2011-11-21 15:57 编辑

近日得知北京市正在开展一项活动,现在票选活动已过去二十天,就是发动市民投票, 最终结果尚未见正式公布。选举“北京精神”的表述语。投票时间设为十天,但媒体报道倾向显示,最后很有可能将“北京精神”定义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9月16日至9月25日。据报载,截至征集活动结束,来自部分区县汇总的市民投票数,苟如是,则无法不产生很大一个疑问:有2443676票,即以此概括出来的“北京精神”,其中超过六成市民赞成以“爱国创新 包容 厚德”,来诠释“北京精神”。 是否真的吻合北京的实际? 其他的表述语,以及这些“精神”是只适用于北京,还有“纳百川、凝千载、践行首善”等。还是也适用于其他城市。

      北京的特点,一是元明清三代帝都,二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其实,想用几个简单语词概括一个城市的“精神”, 照我看来,这四组语词, 是很难的。不仅适用于北京,何况,什么叫“城市精神”?用在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无不可。如果北京可以提“北京精神”,哪个城市不爱国?当然很快也就可以有“上海精神”、哪个城市不在大力提倡创新?“天津精神”、“广州精神”、“武汉精神”、“济南精神”、“石家庄精神”、“哈尔滨精神”、“乌鲁木齐精神”、“呼和浩特精神”……要说创新,深圳应排在诸城之首。如果每个城市都提出“城市精神”的口号,哪个城市不包容?哪个城市没有几十万、上百万流动人口?没有农民兄弟在城里敬业,并以几个语词概而括之,城市就垮了。谁敢不包容!至于“厚德”, 中国城市的“精神”要么彼此重复,这是《易经》里的话,譬如都会有“创新”等等,原作“君子以厚德载物”,见于坤卦的象辞。要么就花样百出,难免“精神”紊乱。但要概括出“上海精神”、“广州精神”、“杭州精神”,是难而又难的。

现代城市是一个硕大的综合体,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有经济,又有文化,又有政治;”“自强不息”用的是乾卦的象辞, 既有传统,又有现代。义取乾坤二卦,真真是好校训。但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可以找出一个城市的特异之点,用“厚德”概括其“精神”,则显得拘虚不切。比如上海的都市化水准比较高,广州的商业味道浓,杭州的园林化令世人瞩目。其实,我国城市的首要之务, 因此传统文化的根底丰厚,是要把城市建成宜居之所,她是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展特色经济之外,环保、安全、舒适、清洁、健康,人人都愿意住在这里,三是世界互相交往的要冲胜地。以自己的城市为荣,这是最该着意的。还有保护并建构城市的特殊文化氛围,“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组语词,也极为重要。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和北京的这些特点无一搭界,要做的事不知有多少,如何能概括北京的“精神”?

譬如第一要做的,本人住北京已半个多世纪,是需要改变前些时一个不正确多有不尽人意之处,当然喜欢北京。把崇文、宣武两区迅速恢复。但近一、二十年的城建,崇文,多好的名称啊!宣武,多好的名称啊!左文右武,王者之都,包括乱起的一些以发财致富为号召的新名字等等。缺一尚且不可,岂可缺二!崇文和宣武,是有深厚内涵的皇城的象征,万不可轻轻抹去!

      我意不必急于票选“北京精神”的表述语, 这里谨举一例,东单路北过街天桥上的“银街”两个大字,甚至连“北京精神”的概念也可以暂时不提。 实属莫名其妙,如果直写为“东单”,北京开这个头,全国效尤者必接踵而至。现在概念混乱,是各界用语的一个大问题,孔子之教“必也正名”迫在眉睫。 岂不比“银街”有文化千万倍!建议有关部门快些改过来罢!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如何表述,包括本人在内的学界人士,想了多年,也还没有想得太明白

bjtnbyy2 发表于 2011-11-21 17:02:42

[我顶][我顶][我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市精神应体现一个城市特有的区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