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牧人 发表于 2009-10-28 03:13:08

麻城与《水浒传》的评点与传播

要研究《水浒传》,无论如何绕不开两个人,一个是李贽,一个是杨定见,而这两个人与《水浒传》的关系,都与麻城相联。
元明时期,小说作品不为封建正统文人重视,甚至连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也长期明珠暗投,流传不广,难登大雅之堂,小说批评更未产生。明朝万历九年至二十四年(1581——1598)间,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寓居麻城,撰述讲学,一扫俗见,大力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崇《水浒传》,评定为“第五才子书”。又“雪藤丹笔,逐家睢校.肌襞理分,时出新意”,对《水浒传》进行精心研究、评点,认为《水浒》的主题是“忠义”,梁山人物皆是“大力大贤”。并亲作《忠义水浒传序》,提出了著名的小说也可发愤的创作论思想。他说:“太史公曰:‘《说难》《孤愤》,圣贤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可耻孰甚焉?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竟,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雀,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剿三寇以泄其愤。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
       由于李贽在麻城对《水浒传》的评点和作序,特别是他提出的小说也可发愤的创作论思想,使人们耳目一新,《水浒传》自此声望大增,流传广泛。此后,小说作品在文学整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开始加强,并且在文学批评史上创立了一个新的中国独特的小说批评方法——评点。
       麻城人杨定见是李贽的学生和忠实崇拜者、追随者。李贽需要《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进行研究,杨定见得令,全力以赴地四方搜求,将《水浒传》各种版本汇集于李贽居住的麻城龙湖书舍,供李贽评点。李贽离开麻城时.把自己评点过的《水浒传》交给杨定见保存。李贽去世后,杨定见为了使恩师的真知灼见永久流传,于万历三十六、七年间亲携李贽评点的《水浒传》稿本,来到江浙,与吴县县令陈无异(麻城籍)、小说家冯梦龙、出版商袁无涯、许自昌诸人商议刻印出版事宜,刻印出版工作十分仔细,“相与校对再三”,“精书妙刻”,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刻印出版的《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问世,杨定见亲自为之作序,世称杨定见序本。它是明清时期《水浒传》流传本中价值最高、流传最广的一种版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城与《水浒传》的评点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