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华 发表于 2010-12-28 10:22:02

跋《杜鹃花海记》

    我的杜鹃花海记定稿后,有司法局法律工作者董建平先生偶得一阅。董先生是我的朋友,于是他给送来他写的跋,我认为董先生言之太过,誉之太深。董先生年长我许多,我很是不好意思。可是董先生坚持要我把他的跋发在这里,以期与文学爱好者共同讨论。他的电话是13477651718现将他的原文发之如下:
                                                          跋
                                                             -----------有感于读刘保华《杜鹃花海记》
       游记,古之攸攸,不泛其人。以山水江河、楼台塔庙者多。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后赤壁赋》以及王粲的《登楼赋》等等。诸多文豪们之所记吾辈岂敢妄论!众多游记丽辞叠出,文笔锦绣,后人赞不绝口。示为经典佳作。然,吾觉得文豪们虚构玄念,中节转变甚微,局限于人为景物之本,思私而悲,讴歌甚少,纵深起伏平淡也。虽千古流芳,却有褒衣博带、文表炱里之感,均未可谓能充饥之欲也。
   今幸读刘公《杜》作,顿觉耳目一新,靓丽焕然,咀嚼味无穷矣。有道是: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而务在事实。善声者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变,未可能说也。此《杜》作创意新颖,其中节,实叙,转变清淅,虽无丽辞,可是交代妙而趣。尤其以“客”“吾”对曰之技巧显突文眼“海”之阔与深,且极富禅意。奇妙!耐人寻味,别具风格,仿佛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请看:“至龟顶:移山之毯者,云也。。。。。。。客惊之曰:不亚黄山矣。”此段写出了龟顶奇景,将要写的花纳入了天然背景,使下文有托,并借客人之口赞之。紧接着继上之后写花,再借客人之口赞花,并点出主题。又开始升华主题,由此而想到古人对杜鹃杜鹃的赞美乃谓其真也而不虚。这种技法是前人没有的。“旋栈道崦上下,尽花也。。。。。。有飞泉常沐,月色时梳也。”这里争奇斗艳,手法多样而新,贴切有趣,融人、鸟、花、物、动与静于一炉,多幅画卷从不同的角度延展读者面前。作者以捕捉诸多自然现象反转、更变。猛突“花海之奇”。
    这还不够,在第八自然段中再现了“花之特”。文中有叙有议,夹叙夹议,使主题鲜明生动,意境得到进一步升华。使文章达到高潮,显示出作者纯洁而高尚为人品质,有强烈的共鸣!
   文中“然”“缘”二字辩证连接,言简意明,意味深长。妙也!素有“吴头楚尾”的麻城称之为在政通人和中突飞猛进。你看----“神龟驮赤海,士庶踏高歌。。。”这样的讴歌,难怪客人“拳拳铭于心底也”其中的一问一答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寓禅意于游记中。文者之高雅和豁达的气质尽在其中矣。吾叹服其中节、转变、起伏运用之妙!
      美景到处有,在眼前在脚下,欲记述得出类拔粹需极具神功慧眼。叙记者甚多,似这般文体,史考却无。唯刘公独立于斯。
   跋是心得,似跋会友,抛砖引玉,愿不敢贻笑于大方。
      是为跋。
                                                                                                 董建平      
                                                                                                   庚寅冬月廿日

wayling 发表于 2010-12-28 16:04:07

:lol都是有才之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跋《杜鹃花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