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源自黄冈麻城杏花村
河东狮吼作为一个成语,已流传千年;作为一部港片电影,则誉满海内外;作为一个惧内、怕老婆的代名词,可谓老少皆知,妇孺知晓。但这一典故究竟源自哪里、出自何处,却很少有人去考究。先看看成语词典是怎么说的吧!“河东”,古郡名,今山西南部,柳姓是世居其地的显贵家族,因而用以指代柳姓,“狮吼”比喻嫉妒而泼悍的妻子发怒撒泼。
而这个成语都说出自宋代洪迈写的《容斋三笔》。根据《容斋三笔》记载,其源头来自苏东坡诗句――《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龙丘居士即陈季常,是这个典故的主人翁,为什么称他为龙丘居士呢?这就要从他的隐居地说起。
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卷三“陈季常”:陈慥,字季常,居于黄州之歧亭,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蓄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陈季常,北宋年间任太常少卿、工部侍郎。陈希亮(陈公弼)的第四子,四川青神人,祖籍京兆(洛阳),自1070年左右,陈季常就隐居在今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的杏花村。公元1080年(即北宋元丰三年)正月廿四黄昏,苏东坡赴任黄州团练副使的路上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陈季常。季常告诉东坡:歧亭这地方有个古名叫龙丘,所以自己别号龙丘居士。而当地老百姓不知我的来历,见我喜欢束一顶方山冠,便叫我方山子。(见苏东坡《方山子传》)苏东坡在黄州的4年3个月里,4次到歧亭杏花村看望陈季常,而陈季常则7次到黄州看望苏东坡。
公元1082年的深秋,苏东坡第3次从黄州到歧亭杏花村看望陈季常,两人围炉而坐,开怀畅饮,直至深夜还谈兴正浓,陈妻柳氏借续茶之机,提醒季常:“天色已晚,请苏大学士早点休息”,陈季常完全不予理会,后两人又忆起当年在四川眉州时的往事,联系季常眼前的情景,苏轼吟下《临江仙》一首,词前小引曰:“龙丘子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数日,见者以为异人。其后十年,筑室黄冈之北,号曰静庵居士,作此词赠之,其词曰: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蜀路,却是洛城花”。……柳氏听后,气急败坏,便大吼一声,惊得陈季常拄杖落手,不知所措。由于陈季常的妻子柳秀英是歧亭河东柳家塆风月塘的人,与季常婚后夫唱妇随,很是恩爱,见苏陈两人借以词句调侃,很有想法,其嗓门大得惊人,因此,戏称河东狮吼。由此可见,河东狮吼发生在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是事实了。
{你牛}河东狮吼发生在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是事实了。
真的假的啊{嘿嘿} 扯谈{再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