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陈 发表于 2017-9-28 17:47:02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中秋是个诗情画意的节日。
  无论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赏月是中秋永恒的主题。
  中秋赏月源于周代。《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上香案,摆上月饼和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
  中秋是绵延千年的约定,也是一年一度的邀请。中秋,一个团圆的象征,一个心灵的港湾,一种文化的纽带。
  临水赏月
  传统的中秋节自古就有临水泛舟赏月的习俗,面朝江河湖海,凉风吹拂,波光潋滟,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银白色的月光洒在水面上,水光树影和天上的一轮圆月交相辉映,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件事!
  登高望月
  欣赏月色,登高也是不错的选择。高处赏月,月亮似乎也会变得格外美丽和清晰。在山顶,远离平日的喧嚣,恍若人间仙境。两人成双,三五成群,或享受如水月光的沐浴,或体会缥缈的情趣。
  我们相信,只要站得高离月亮的距离就会更近一点。
  阳台楼顶
  其实赏月未必非要找哪个地方。只要心中有明月,哪儿都是美景。
  在自家的小院里,一张圆桌放几块月饼、一盘水果,或者在楼顶或阳台,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天上的月亮怎么看都是美的。
最佳赏月地点这么美的月光怎能没有音乐
  我们把酒问月,享受美好的生活,或和亲友“千里共婵娟”的时候,音乐会给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在美好的月夜星空,自由翱翔。
  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意境。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民族乐曲《平湖秋月》
  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 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于1801年。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一样,因“月光”这一俗称而名满天下、家喻户晓。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是一部传世佳作。
良辰美景灿烂星空并非虚设
  每逢中秋,皓月高悬,微风轻拂,如不好好欣赏灿烂夜空,着实浪费了这良辰美景。
  金星是秋季星空常见的内行星,离地球比较近,和地球相当大小,所以金星几乎永远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因为是内行星,所以总是出现在清晨和傍晚前后,伴随太阳升起和落下,不会出现在后半夜,不会出现在苍穹顶端,角度最大不会超过40°。
  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但因为离地球较远,所以亮度常稍暗于金星。在金星变成启明星(即只有日出前才出现日落后不出现)的时候,一般是木星第一个出现在暮色中,最亮的那个就是它。冬天木星可以统治整个夜晚,可以出现在穹顶。如果用稍微好一点的双筒望远镜或者长焦相机,可以观测到它的四颗卫星。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灿烂星空,建议大家可以下载一些好用的天文App,比如移动天文台、星空、星图、谷歌天空地图等,星河大海便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只有桂花酒配得上中秋月
  自古人们把桂花看成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桂花酿制的酒自然也倍受人们喜欢。
  在我国古代,有中秋之际饮桂花酒的习俗。桂花酒是选用秋季盛开的金桂为原料,配以优质米酒陈酿而成的酒,每年农历八月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古人选择含苞待放的花朵,醅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便成佳酿,在中秋时饮用。
  桂花酒香醇浓厚,色呈琥珀,上口带桂花香,微甜,一般的酒澄清,而桂花酒则比较黏稠,颇具特色。古代传说诗仙李白饮桂花酒成诗百篇,故历代文人都爱饮桂花稠酒。到了清代,中秋节饮桂花酒变成既定习俗。据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即桂花陈酒),常饮有助于养颜美容、维持肌肤弹性。
  古人认为酒为百药之长,饮用桂花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瘀,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词作于丙辰(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时为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中秋赏月:最佳诗句欣赏4首《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而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词里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从幻想回到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思想,情绪是积极健康的。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象以往的那些年。诗句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意境悠远耐人寻思。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渺的云天。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