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金砖”真是金子做的?皇帝脚下的这一方砖为何如此值钱
众所周知,皇家生活奢豪,可这黄金也不是寻常物,明朝年间,一两黄金可以买1500斤米,一块地砖的含金量就是个天文数字了。那么,皇帝真的“壕”到了用金砖铺地的程度吗?http://t12.baidu.com/it/u=3504686918,4038984073&fm=173&s=DE96DCA64C1F0FDA048220AA0300A00A&w=600&h=404&img.JPEG
实际上,故宫的金砖并不是用金子制成的。那它为什么叫“金砖”呢?
其一,因为这种砖做工极为精细,只能运往京城供皇家使用,故名“京砖”,后经人们口口相传就慢慢演化为“金砖”;也有种说法是,这种砖敲起来能发出金石之声,所以得名“金砖”。
金砖虽为皇家专用,却也不是整个故宫都铺设了金砖,只有部分宫殿才有。而且,金砖的尺寸不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所使用的尺寸最大,二尺见方。
http://t12.baidu.com/it/u=4091081900,4140151994&fm=173&s=CF200DC6090E26CC1E74E4B30300D093&w=600&h=585&img.JPEG
金砖的制造工艺非常讲究,从选土、炼泥、烧制、打磨,足足要花费近两年的时间。
金砖用的是江南的土,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经过掘、运、晒、推、舂、磨、筛七道工序,然后露天放置整整一年,以便去掉土性。
http://t11.baidu.com/it/u=387171580,1097809464&fm=173&s=C8EEA8444EA7AF53566C48980300C080&w=600&h=399&img.JPEG
水用的是姑苏的水,经过澄清、沉淀、过滤、晒干、踏踩、摔打六道工序,江南的土就被炼成了稠密的泥。
接下来是烧制,先把泥放入模具,踩实,用木棍磨平整,再放置在阴凉处,阴干八个月。
http://t12.baidu.com/it/u=3085266014,1010940903&fm=173&s=4B9A6385C0B1B3C61365F28C0300F006&w=500&h=768&img.JPEG
然后经过糠草烧一个月,去除水分;片柴烧一个月,棵柴烧一个月,松枝柴烧40天,总共历时130天烧制完成。
经过四五天的冷却后,这些半成品还要进行复杂的砍磨,浸桐油,据说,熟练的工匠每人每天最多只能砍磨三块砖。
http://t12.baidu.com/it/u=2681300039,578951302&fm=173&s=FAA8B14555ABAB0D7AADC58603002083&w=600&h=401&img.JPEG
烧制完成的砖经由运河北上,到达北京通州,再经过官府逐一严格检查,方可进入紫禁城。最为严苛的是,工匠每使用一块砖,必须有至少三块砖作为备选,对老百姓而言,这些能够进入紫禁城的砖绝对块块都是精品,可实际上,除了工匠选用的那块,其他备选的砖即便无可挑剔,也会被销毁。
http://t12.baidu.com/it/u=3333520022,2635782930&fm=173&s=020199470F2B27091809EC87030010C1&w=600&h=354&img.JPEG
“金砖”虽不是黄金制成,但由于无数工匠复杂而漫长的劳作,使得那些原本不名一文的泥土具备了黄金的身价,毕竟,不是每块砖都有机会经历近两年的时间去打磨,只为追求一个极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