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中,湖北省军区官兵帮扶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老区底蕴深的小寨村。两年来,走出了一条先输血、后造血的扶贫新路。 麻城市乘马岗小寨社区村民杨志华一直在北京打工,今年他下决心回到家乡:“这两年在外面,就挣两三千块钱(每月)。回来我们的土地流转之后做工,现在每个月给我3800元。家中一样的能挣到钱,我们选择还是在家中。” 和杨志华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寨村民选择回乡。村里的两个产业——油茶和高端菊花种植,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这两个产业正是湖北省军区在帮扶小寨村的过程中,经过市场调研、环境分析而为小寨村量身定做的产业项目。小寨村支部书记朱光海告诉记者,由于村里封闭,没有自己的产业,贫困发生率为33%,是重点贫困村。而省军区一进驻,曾经的贫困面貌发生了改变。 “一是种植的菊花,第二个产业是油茶。军区给我们投资了100万元,改造了老油茶基地、新建了油茶基地,一共是600亩。” 两年来,湖北省军区协调军地投入1200万元,落实国土整治规划8000亩,清理河道7公里,硬化通组公路22条。在“输血”完善地方硬件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帮扶村里“造血”,帮产业促经济,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新路子。湖北省军区副政委李尚林表示:“我们注重激发扶贫的内生力量,帮助农民提高脱贫致富的信心。我们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发展产业。我们给他们创造条件,发展有基础的、适合他特点的产业。”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一凡 责任编辑 谢宝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