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增速在6月达到高点后已连续两个月回落。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和民营企业表示,目前民间投资意愿普遍较低,四季度民间投资增速料继续放缓。他们认为,去年以来,国家出台的多项政策对促进民间投资起到积极作用,但有些政策尚未细化,一些“隐形障碍”仍然存在,民间投资面临掣肘。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研究制订系列方案,在降低民间融资困难和风险、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提高PPP项目落地成效等方面酝酿出台具体措施,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增速料继续趋缓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在经历短暂回升后再次出现回落,8月当月民间投资增速降至3%,连续两个月回落。 “‘价升量缩’,基础不牢,是民间投资增速在短暂回升后继续回落的原因。”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趋稳态势,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PPI增速出现由负转正走势,促使民间投资增速见底回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轮经济回升过程中,需求虽有回暖,但工业品销量几乎没有增加,工业品价格却飙升很快。这是由于在供给侧改革约束下,量的弹性让渡于价的弹性。也就是说,由于政策对工业生产形成限制,产量并未随着需求转暖而上升,供给不足导致供需缺口扩大,表现为价升量缩。 投资意愿低是导致民间投资回落的另一原因。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平稳,海外需求恢复,但民营企业对这种向好趋势能否持续没有太大把握,因此,投资相对谨慎,投资意愿不高。 李迅雷认为,投资意愿低是需求不足所致。“需求分两个方面:融资方面,即市场配置资源与政策供给资源之间存在偏差;消费方面,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普通消费需求不足和奢华消费比重过高问题。现在要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各个层面的改革步伐才行。”李迅雷说,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预判,未来民间投资增速将继续趋缓。不过,近期央行出台的定向降准政策和大力推行的普惠金融,将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条件,对民间投资缓中趋稳有一定作用。 另外,章俊表示,前期融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等老问题上没有感受到明显改善,也造成民间投资增速回落。 老问题仍存 去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促进民间投资。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一些民营企业表示,这些政策对提升企业投资信心和意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制约民间投资的一些瓶颈仍然存在。 “融资依旧难。”湖北一家民营冶金材料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企业规模小,除了用自己的私人房产抵押贷款外,没有其他融资渠道。虽说政策出台较多,但银行贷款门槛对企业来说仍然过高,资金基本贷不到,投资自然减少。 除融资难、融资贵外,民间投资依旧面临一些老问题。6月至8月,国家行政学院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第三方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制约民间投资的“隐性障碍”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在进入电力、军工等领域时要求具备较高的业绩经历和资质许可;在申请办学、办医时对教师数和医师数的要求有互为前置之嫌。另外,企业运营成本仍然偏高,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各种评估、评价、检验、检疫、检测等名目繁多,收费偏高。物流总费用占比过高,交通罚款不够规范。此外,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有些政策过于原则、不易落地;有些地方落实中央政策缺乏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有些优惠政策手续繁琐、办理效率低。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表示,政府在减少市场准入的“隐性障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政策可操作性等方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