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热线
标题:
麻城之名
[打印本页]
作者:
野仔
时间:
2009-3-24 18:12
标题:
麻城之名
??在有关介绍麻城历史的出版物和各类资料中,普遍引用的一种说法是“因后赵石虎派部将麻秋筑城而得名”。最近,我从卷帙浩繁的大量史料中进行多方考证,认为“麻城”之名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所有麻城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据考证原藏于故宫博物馆的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版《麻城县志》,曾任前明山东历城知县、后自号“禅悦老人”的汝南人宋祖法在《序》中言:“……有曰‘西陵’,及后周始曰‘亭州’,未闻有‘麻城’之名,自石赵将麻胡秋筑城始名‘麻城’……”。
??在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版《麻城县志》中亦云:“麻城汉晋以前未有也,春秋时黄国……秦汉后曰‘西陵’。曰‘西阳’者,皆为今黄州,非今麻城也。筑城自麻胡秋始,‘麻城’名自隋开皇始……”
??在《晋书》中,我也找到有关麻城之名的一段记录:“……伪赵石勒使其将麻胡秋筑城,麻城之名已兆于此……”
??据此,我认为“麻城”之名由后赵将军“麻胡秋”筑城而得的说法是史据确凿,毋庸置疑的。但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麻城县志》卷一《疆域志》之“沿革”中是这样记载的:“……惠帝时分弋阳郡为西阳国,‘五胡’乱毕,后赵石虎使其将麻秋筑城以守,属豫州。”与前清志书中的筑城者“麻胡秋”不同的是“麻秋”,中间删减了一个“胡”字。是修志者一身疏漏吗?这就涉及到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特别是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远远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长期的领先地位,使中原地区统治阶级在文化话语权的操控方面表现出一种妄自尊大的优越感,于是乎,处于穷乡僻壤的南方人被称之为“南蛮”,而对处于江湖之远的北方少数民族则统称为“胡”,对海外诸国一律称之为“夷”。因此,麻将军姓名中间的“胡”字,是麻城人对这位南侵者的特殊称呼。
那么麻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在麻城著名的“三台八景”中,有一处景点叫“麻姑仙洞”,围绕这处蕴含着深厚人文历史的景观,流传着一段麻姑大慈大悲的隽永故事。而这位麻姑,就是麻秋的女儿。相传麻秋受命筑城时,强迫老百姓没日没夜地干,每天天刚亮他就派士兵督促筑城百姓上工,直到晚上鸡叫时才能休息一两个时辰,筑城百姓苦不堪言。善良的麻姑见此便向父亲求情,希望父亲能善待百姓。但麻秋哪里肯听得进女儿的意见,还严辞训斥麻姑不准多管闲事。麻姑心里怜悯百姓,但也只能暗自伤神。有一天夜里,麻姑忧心如焚,竟不能成眠。到半夜时,雄鸡打鸣声终于叫起来了,民工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麻姑灵机一动,心里顿时有了主意。从第二天晚上开始起,雄鸡比以往提早几个时辰叫了起来,筑城百姓都能提前停工休息了。几天后,麻秋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是女儿麻姑在学鸡叫,引得附近雄鸡都提前叫了起来。麻秋知道是女儿背后跟自己作对后,仍然决定治她的罪。麻姑听说后,只好从家里逃出来,跑到附近的五脑山躲起来,渴了,饮一口山泉;饿了,摘几个野果充饥;困了,就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休息。时间长了,天庭感念麻姑的大慈大悲,派一位神仙点化麻姑得道成仙了。而为麻姑挡风遮雨的那个山洞就是现在的“麻姑仙洞”。
??这是流传在麻城民间的一个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如果说民间传说只能体现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高尚的道德追求,那么还是用史书来说话吧。
??据唐代张鷟所著专门记录隋唐两代朝野逸闻的《朝野佥载》载:“……赵石虎以麻将军秋率师。秋,胡人,暴戾好杀……有儿啼,母辄恐之曰:‘麻胡来!’啼声即绝……”这中间明白无误地说麻秋是一个暴戾好杀的人,甚至他的名字成了可以恐吓小孩子的代名词!
??而在《晋书》中,史称“后赵”的短命一朝,竟然被称为“伪赵”,连其存在的合法性在文字中也舍不得施舍一点。史书中,五代十国中的后赵的确是一个动荡、腐朽而又短命的朝代,人们既要忍受朝廷残暴的统治,又要承受军阀连年征战杀伐之苦,其既存之,天理何在?后赵残暴的统治逼得许多老百姓全家集体上吊自杀,从洛阳到长安的道路两旁大树上,尸体前后相望形成了壮观的尸林……后赵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地狱!在《五胡录》中,麻秋是一个败绩累累的“常败将军”:338年农历十二月(下均农历),麻秋进攻前燕,于密云中埋伏战败;346年五月,麻秋讨伐凉州,八月即被凉州大将谢艾所败;347年四月和八月,凉州大将谢艾再次大败麻秋……
历史是无情的,但历史也是最公正的!麻秋,已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麻城,因麻秋而得名,只是一个历史的机缘,一个时代的契机,也是一种历史的巧合。
??麻秋,一个乱世枭雄,一个杀人如麻的残暴军头,一个双手沾满劳动人民鲜血的刽子手,麻城因你而得名,也因你而蒙羞。
麻秋,因为你,“麻城”之名将是麻城人民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痛!
作者:
老肥
时间:
2009-3-24 18:12
俺也来看看.....
欢迎光临 麻城热线 (http://macheng.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