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热线

标题: 自驾车出游所需物品装备清单 [打印本页]

作者: 千里马    时间: 2009-8-2 07:41
标题: 自驾车出游所需物品装备清单
通讯定位装置
  一、行程表:给你的行程拟订一份计划,带一份在身上,留一份在家,让家人随时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二、指南针:备不时之需。
  三、手机:手机是驾车出游最重要的通讯用品,事先一定要充足电,备好备用电池,并携带充电器。如果车辆本身有车载免提电话,那最好不过。如果没有的话,可以选择安装一套车载免提通讯系统,好处是既不耽误驾驶,还可以为手机充电。
  四、GPS和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系统提供汽车定位和指路功能,而电子地图让你很方便地获取旅游信息或者更改行程。
  五、车载电台、手持电台、对讲机:是车队长途旅游必备的物品,报告路况、紧急呼叫都很方便,不会像手机到了山里就没信号。
  随身携带的物品
  这些东西在自驾车出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定要随身携带!
  一、现金、信用卡。
  大大小小的银行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在解决意外情况的时候,现金还是最有用的。因此最好携带计划金额的双倍。
  零钱可以多准备一些,特别是十元、五元和一两元的,交过路费、停车费都很方便,还可避免找零的损失。
  二、各种证件。
  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养路费缴纳凭据、购置税证、车船使用税证、边防证(边境地区)、车辆的保险卡。
  车辆一旦在外地出险,可凭保险卡到就近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办理相关理赔手续。
  三、笔、本。
  最好在第一页写上自己的姓名、单位、父母及朋友电话,以便万一发生意外,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
  四、随身携带备用钥匙。
  备用钥匙一定要随身携带,尤其是自排挡或高档车,带有中央锁控的车辆。因为极有可能一时疏忽将钥匙锁在车内,这是新手经常会犯的毛病。
  必备生活用品
  出门在外可不比平时在家,要用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带。
  一、衣服:根据天气预报选择相应服装。如果去爬山,一定要带双橡胶底粗纹路的运动鞋。
  二、抹布:用于擦拭车窗和前车灯。
  三、食品和纯净水(足够多的水既可以饮用,又可以在车辆缺水时作为补充)、零食、压缩饼干、口香糖。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一个小巧实用的车载冷热箱,冰镇饮料或是加热食品,相当实用。
  四、望远镜、多功能手表和多功能刀具:带一把瑞士军刀,上面的开瓶器、拔木塞钻、牙签和锥等工具很实用。
  五、防晒用品:包括防晒霜和遮阳帽;此外还应带一副墨镜,墨镜的镜片以浅棕色为好,因为镜片过深、边框过宽都会影响视线。
  六、唱片和摄影器材:个人喜欢的音乐唱片和磁带可以多带一些,相机、电池、胶卷;如果是DC需要带三角架,以及够多的卡;有DV的记得带上DV和DV带。此外别忘了大大小小的充电器。
  七、照明用具:包括头灯和手电(备足电池)、防风打火机或防潮火柴。
  八、其他:洗漱用具,刮胡刀、手套、雨具、保温杯、茶叶、一次性餐具、消毒湿纸巾、指甲钳、别针、小镜子、橡皮筋、针线包、捆绑绳、垃圾袋、旧报纸等。
  药品
  一、简单的医药用品:
  感冒类、清火解毒类、肠胃不适类、维生素类、抗过敏类、晕车药、驱蚊虫类。
  外伤类:云南白药、万花油、清凉油、风油精、止痛片、肤轻松软膏、氯霉素眼药水、骨伤贴药。
  抗高原反应药品类: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头疼)、高原红景天。
  二、急救包:
  体温表、酒精棉球、创可贴、止血袋、无菌绷带、纱布、白胶布、消毒药水;
  除此之外,最好还携带眼科镊子、小剪刀、手术刀片各一。
作者: 阿宝    时间: 2009-8-2 13:51
说的极是~
作者: CSW262626    时间: 2009-8-3 13:40


好帖
顶一个
作者: 螃蟹    时间: 2009-9-10 18:41

要置齐还真不容易
作者: 锦瑟    时间: 2009-10-1 09:45
我的天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0-11 20:48
好帖,出门前可以参照此贴对照一遍,看忘了那些东西
作者: 越野哈哈哥    时间: 2009-10-16 14:16
补充一点:车子的常用工具。
作者: 空空行者    时间: 2009-10-21 18:38
老弟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了吗?我一直在找机会自驾一次,可惜没有能成。上月由于新的计划就将车车卖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0-25 01:43
回复 8# 空空行者


    没关系,卖了车车换更好的车车.
作者: 寒塘鹤影    时间: 2009-10-28 00:00
只能说自驾车很累,
作者: 麻城痞子杠    时间: 2009-10-28 04:36
没必要样样搞吧~




欢迎光临 麻城热线 (http://macheng.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