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热线
标题:
麻城农村考核记-[卢劲风]
[打印本页]
作者:
wayking
时间:
2009-10-28 03:36
标题:
麻城农村考核记-[卢劲风]
麻 城 农 村 考 核 记
作者:卢 劲 风
转自:原政协论坛
2009年元旦刚过,我作为麻城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组成员,对几个乡镇办事处过去一年工作考核中,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变化。我们驱车出城,一路上麻城农村大地上冬季那场薄薄的瑞雪映入眼帘。从改革开放中走过来的麻城农村,穿上一身朴素的冬装后,显得分外妖娆。生机勃勃的大地上,从洁白的瑞雪里吐出来鳞次栉比的新农庄和新铺成的乡村水泥大道,以及茁壮成长的麦苗、油菜苗、果树等农作物,向我们招手致意,点头微笑着,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的景象。
汽车驶进被开发商以旧换新,刚还建不久的阎家河镇政府办公楼前,年轻的党委书记、镇长林静珍迎了出来。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她和刚赶来的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鲍晨辉异口同声地说,2007年的全市综合考核中,阎家河镇的排位虽然滞后,2008 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求真务实,努力实干,值得看的地方多着哩。接着,他们如数家珍地点出了一年来新增的招商引资项目,和在农村产业化建设中形成的一批水果、蔬菜、养殖、旅游开发等成绩突出的特色村名。说完,他们兴致勃勃地将我们领到林岗、柏子塔等村去抽样调查。
当踏上林岗村这块熟悉的土地,我想起了公元1981年冬天,我任麻城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队绘图员时,初次来这里的往事。那时贫穷的麻城农村大地上,刚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这里流传着“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干时犁不动,湿时沾犁梢”和“山上没有皮,塘里没有泥,缸里没有米,老婆打脱离”的顺口溜,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阎家河镇54岁的驻村干部刘建国的介绍,将我从过去的记忆中拉了回来。他说,乡亲们现在不用走泥泞路了,如今黄泥岗上的责任田地也越种越肥了,村民利用农闲打工、经商、搞加工的比比皆是,养殖业已经成为林岗村的特色产业,养猪、养鸡、养渔已形成规模。
我们现场考核了2008 年从武汉市新洲区招商引来原从事汽车配件的江宏发老板,到林岗村投资120万元创办的养鸽场时,他正在精心饲养投资26万元引进的1300对种鸽。林岗村还招引一位河南老板来村,联合搞起了一个年出栏1000余头肥猪的养殖场。在走访农户中,我们看到村民黄在解家猪舍里的两头良种大肥猪时,老黄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年他家养猪4头,已出栏2头,收入3000多元,现存栏2头肥猪打算春节前出栏,虽然目前猪价不高,但今年的4头大肥猪可为他家挣回7000至8000元收入,他家4口人,人平出栏1头肥猪。他的儿子和女儿在外打工挣回4 万元,他做泥瓦匠今年已挣1万多元,家庭农业收入1万多元,全年家庭总收入7万元左右,如今家里盖起了小洋楼。他说,在村里他家只能算普通情况,比他家经营得好的农户多着哩。
在老苏区乘马岗镇考核时,主持党委、政府工作的黄国元同志安排年轻的副镇长熊辉陪同我们去肖家山村查看现场。一进村,我们就遇上了1998年带领乡亲们闯云南种花,去年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发展养猪业的李光新。他说,现在仅肖家山村在云南种花的就有150 余户,而麻城现有1000多户在云南种花。2007年,他从云南带回了打拚上十年的300多万元积蓄回乡创业,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村里第一个养猪场,当年出栏肥猪1050头,2008年出栏肥猪1400多头,目前存栏600余头。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从云南返乡回家人员办的养猪场发展到3个,农户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当我们夸奖李光新的时候,他说这点成绩不值得骄傲,大河铺村招商引进外地老板建起的万头猪场才值得称赞的。
提起肖家山,我是时隔26个年头才又来到这个村的。那是1983年,我在县林业局从事营林技术指导工作时,经常深入到乘马岗公社办得好的四口塘、肖家山、沙子岗等社队林场检查指导工作。肖家山这个名字我太熟悉了,当时还在温饱线上奔波的农民朋友把栽杉种树当作生活的需要,而今肖家山的父老乡亲种树再不单纯为了木材,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
鼓楼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杨祖力和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俞开正带着我们,看完他们近期在麻城市黄金桥经济开发区投资600万元兴建的博林机电公司后,冒着严寒驱车赶到河东开发区考核年产值8000万元、将带动5个1000万元小企业的来安制动公司,和座落在甘家岗村的瑞丰矿业公司,以及占地300余亩的小河头经济开发区。杨书记在小河头经济开发区现场自豪地指着一座山头对着我们说,到开春的4月份,你们再来这里看时,这座山头将推平了,这里打算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目前已经有8家招商引资企业与他们签订了投资协议。由于市里年年下达有招商引资任务,他们今年超额完成任务后,还预备了一个刚投产,但未上报的诚洁机械公司,将作为2009年的项目上报。
杨书记陪同我们行走在王家岗、甘家岗等村的林荫水泥大道上指着前方说,这就是去明清移民发源地孝感乡府——现沈家庄村的大道,“湖广填川孝感乡现象”研究给麻城和鼓楼办事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前不久,孝感乡移民后裔中的四川投资商,已经有两位和他们签订了来鼓楼办事处投资兴建“农家乐”的协议。
我接着杨书记的话说,万松古亭就座落在鼓楼办事处的望城岗村时,他高兴而自豪地回答道,麻城出东门越过举水河大桥,鼓楼办事处所辖的乡村真是个好地方,这里城郊便利的优势,搞活了蔬菜、养殖、进城务工等乡村经济。在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结合麻城乡村旅游经济开发,开始着手建造了多种形式的“农家乐”。
从麻城市人民法院执行局长职位转换到顺河集镇党委书记、镇长的夏志东同志非常健谈,他谈到通过近年在乡镇工作的经验证明时说,党委书记与乡镇长职位应该分设,应该给行使乡镇长职权的人大主席名义上的权力便于工作,村委会应该加强党的领导。他来顺河集镇后,以身作责,大刀阔斧地工作,实行弹性工资按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发放,评先和干部提拔实行考核排名制,领导班子中实行连续二年排名居后二位者劝其辞职,重大事情实行民主决策制,一把手不搞权力集中,使全镇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他从繁重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后,侧重为老百姓办实事。
接着他向我们递来镇里已形成决议的油茶生产报告时说,近来他带领有关人员到湖南考察油茶生产后,调查摸清了全镇现有1.8万亩低产油茶林情况,将逐步进行改造,并在着手扩建2万亩油茶面积,打算用3到5年的时间,将顺河集镇建成具备规模生产的油茶生产基地。他说,油茶虽然是个不能立杆见影的项目,但是湖南经验证明,油茶不仅可以由过去的十多年结果受益提早为3到5年,而且亩产值可以增加几十倍,这是为老百姓长远谋利的好工程,他们已经形成决议上报到有关部门和领导了,并请我们帮助出谋划策。
聊完后,身患结石的夏书记安排人带我们到曾经集老区、贫困地区、库区于一身的枣林岗、南岗等村去抽查。顺河集是麻城市的库区大镇,我们走在浮桥河库区乡村的路上,看到如今的库区乡村今非昔比,通村水泥大道条条宽敞平坦。昔日的贫穷落后的库区村,如今已经成为风景秀丽的乡村旅游之地,村村高楼林立,乡亲们已经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一位村民告诉我们说,这里已经成为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一群群、一对对的城里人开车来此垂钓休闲。临行前,夏书记热情地挽留我们到浮桥河库区“农家乐”去一同进晚餐,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婉言谢绝了。
短短几天的考察,我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麻城农村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去乡间的泥泞小路,如今改造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致富大道,这些大道将越走越宽广。如今农村社会和谐了,农民心情舒畅了,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农民、农业面貌一新。我过去下到乡村的那种沉重心情也放开了,踏实了。农村那些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乡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攀谈中,一位我忘记问他姓名的长者说,如今农业税取消了,国家还拿钱来补助农业,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种田种树得补助,医疗疾病有保险,孩子上学也不用交学费了,我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今生也活的值得,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哟!
回城的路上,我透过车窗不断地张望着,举水河旁广柔的田间、巍峨的白鸭山上,一派皑皑白雪。这雪里,蕴藏着生机盎然的农村。跨过寒冬的麻城农村,正挺拔着走向百花盛开的春天。瑞雪兆丰年,如今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乡镇办事处那帮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带头人,有农村父老乡亲那股热情洋溢的好劲头,已经迈进新时代的麻城新农村一定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好年头。
2009年1月12日于麻城市金桥大道正福小区36号
欢迎光临 麻城热线 (http://macheng.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