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热线
标题:
文学的路在何方?(续)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宝华
时间:
2010-10-8 12:29
标题:
文学的路在何方?(续)
昨天没敲完,喝酒去了,下午打牌,输了。
再说说对诗的禁锢,清初因为文字狱的原因,很多的文人不敢写文章了。于是穷经索典,考据义理词章,埋头于古文中抠字眼。如是有好事者就将唐诗拿出来把玩,以杜甫诗为范本,按汉字的音韵平仄搞了个诗词格律。要说明的是,据我所知,明以前对诗只讲音韵的,也有韵书。但格律似乎是按吟诵时的口感来修正的。字讲平仄声这个不错,但格律框框应该是清初人搞的。还讲什么粘与对,还讲拗救。说的有点悬。以至现在人玩诗,不讲格律又怕被人笑话,讲起来有些意思不好表达,也出不了好诗。李白的诗有的也不合律,但很好。崔灏的《题黄鹤楼》前四句也不合律,不是很响么?文人就这样自已捆住自已了。以至自《红楼梦》以后,有清一朝几乎没诗。倒是乾隆爷写了一万多首,自恋了一把。
我没有看《清史稿》,我的感觉是,清朝离我们最近,但清朝的文学色彩最淡,这固然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也与文人们找不到文学的方向有关。
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文学史。对于清朝发生的太平天国这样的大事件,我只看过民国人蔡东藩写的《洪秀才演义》,写的很不错的。似乎没有清朝人自已写这方面的东西,要知道同治中兴后清朝还活了好几十年的。
清亡后,因为时局的变化,社会激剧动荡起来。袁世凯还称了一把“皇帝”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满清人跑了,文人开始活跃起来,发牢骚,骂娘,表示对社会现实不满。于是产生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为民请命派文学大家,其主要成就是杂文。以徐志摩为代表的风花雪月派,其主要成就是现代诗。都有一大群粉丝的,也因此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稍后的小说也收获多多,比如《青春之歌》《子夜》等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五四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文学作品确实影响了几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对抗日、对共产党的革命起到了很大的思想解放和帮助作用。整个民国时期客观地说,文学还算是比较繁荣的。
不管我们如何评价蒋介石这个人,但这个人惜才还是个优点。也给人一点自由的,才有文学的空间。鲁迅写杂文骂得他气得骂娘希匹,他叫人跟鲁迅做工作,别再写杂文骂他了。鲁迅脖子一梗不理那事,照写。他又正式下通缉令通缉这不听话的人。其实鲁迅当时就公开住在上海,天天骂他,那通绢令管上十年的到鲁迅死都没撤。最后老蒋算了。鲁迅死后,老蒋想了想还派人给他家送了八千大洋的殡仪。这不容易。 这是点题外话。(又去喝一口再敲。。。)
作者:
小虾米
时间:
2010-10-9 08:54
继续向人才致敬
作者:
editor
时间:
2010-10-9 10:50
敬礼
欢迎光临 麻城热线 (http://macheng.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