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热线
标题: 回归阅读教学本源 ,生成自主探究快乐 [打印本页]
作者: 独家记忆 时间: 2011-4-29 10:14
标题: 回归阅读教学本源 ,生成自主探究快乐
本帖最后由 独家记忆 于 2011-4-29 10:14 编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教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改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同时也充分肯定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关心的问题,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解决自己产生的疑问。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自读能力培养入手,解决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习惯问题;从学生的积累入手,解决学生终身发展的文化底蕴问题;从学生的质疑入手,解决学生终身发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自读 积累 质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教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改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同时也充分肯定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究竟该如何体现呢?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转变“学生围着老师转”为“老师围着学生转”, 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引下主动地探索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呢?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关心的问题,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去解决自己产生的疑问。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自读能力培养入手,解决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习惯问题;从学生的积累入手,解决学生终身发展的文化底蕴问题;从学生的质疑入手,解决学生终身发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
自读—积累—质疑的实施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给学生后,教师的教学无从着手;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不愿意深度、细读,提不出深层次的问题;再者,学生身上的惰性思想和惰性行为造成学生浅尝辄止,要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分厂艰难,训练的成果很容易反弹。
以“自读”“积累”“质疑”为基点构成的阅读体系,是浓缩和概括了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思想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自读是积累和质疑的基础,积累是自读的有意筛选和沉积,是质疑的铺垫和基石,质疑是自读和积累的升华和深化,同时又是新的自读和积累的起点和兴奋点。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以学生自读为主要方式,以语言积累为学习核心,以独立质疑为主要训练内容的“三位一体”式阅读教学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提供了研究的平台。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的理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自读
阅读教学中的“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征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体现一个“读”字。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读”是提高朗读效率,增强阅读能力,感受人生真谛的必由之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通过读,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建立以读为轴心,以读带训,以读带练的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机会,创设情景,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读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文妙理,体味作者的深思妙笔,达到古人所说的“文章读以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真正陶醉其中,从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爱美的情趣。我们教师既要让学生拓展阅读又要读得有兴趣,形成自读习惯。
1、读近——初读感悟,近其身
读“近”即走近,学生通过初读,走近文本。虽未进其中,却见其形。初读环节,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给你的最初的感觉,并且读通读顺,保证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2、读“进”——精读品味,进其里
如果说刚才的读“近”只是停留在课文外面驻足观赏的话,那么现在就应该走进文章,细心品味一番了。既如此,那就自然需要我们来精读了。精读,就是对作品中的精彩部分读熟、读透,甚至背诵起来。
①读词品味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训练的前奏,特别是对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更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所以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意蕴,思出情趣,就能把握文章的重点。
②读句品味 指导学生朗读好每一个句子,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课文中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内容,以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还能感悟到一些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③读段品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和作者情感形成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
3、读尽——熟读体验,尽其情
通过刚才的读“进”,学生已走进文中,能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认为还需读“尽”。当然,此处之“尽”不是绝对的,更象征着一种目标和方向,是为了让学生在读准了字句,掌握了内容之后,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升到对文学的品味与鉴赏的高度。可说着轻松,要想让生活面狭窄的学生真正做到,谈何容易。所以虽说学生此时理解了,也体验了,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还需老师带领他们去读“尽”。
欢迎光临 麻城热线 (http://macheng.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