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热线
标题:
"我们"就是真实生动的中国骄傲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博陈
时间:
2017-9-28 15:04
标题:
"我们"就是真实生动的中国骄傲
2015年,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策划了一场关于中国的展览,名叫“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这个视角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呈现的是西方这把窥镜中的中国。有意思的是,在美留学的经历,也让我获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在美国社会这把窥镜中,我越来越体会到:中国,中国人,是如何实实在在地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
翻看早期赴美留学生的故事,我们会发现那时的美国对中国连“了解”都算不上。而在美国生活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中国非常了解的其实大有人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展现出对中国的兴趣。
比如,在《中国外交》这门课上,就聚集了中、美、日、韩、新等各个国家的学生,几百人的大教室几乎场场爆满。而在跟这些同学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简单的国情介绍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因为他们讲起中国的文化、地理、外交政策等头头是道,许多人更是已经在清华、南大等地学习过,可以与我通过中文交流。
其实,不止是在课堂上,很多美国民众也对中国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认知。我在美国打Uber时,经常碰到美国、尼泊尔、洪都拉斯等来自不同国家的司机。而每次谈起中国,他们常常滔滔不绝,感觉“中国”这个词已然与“神秘”绝缘。有一次,司机更是饶有兴致地邀请我分享“中国歌单”,于是我一边放着王菲、苏打绿,一边给他介绍着中国当代音乐史。
同时,在美国,中国人正掌握着更好的利益表达平台和话语权。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许多智库都在围绕中国“入世”、中美俄三国关系、中国在非投资等多个领域进行主题讨论,希望了解中国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逻辑。为此,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更是专门成立“中国影响力”项目,旨在研究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影响力。
其实,中国影响力之所以富有活力,还因为每个中国人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在美国,许多中国人正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身的价值。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华尔街的精英,他回忆到,20年前华尔街几乎没有多少华人面孔,而现在则有更多的中国人跻身华尔街高管的位置。
在美国的几年,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影响力和每个中国人的影响力正在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不断提升着中国声音的重要性,在美华人开始有着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每个中国人在多元领域的发展,也最终汇聚成了最真实、生动的中国影响力。(文/任冠青)
以自信塑造大国国民的形象
从“东亚病夫”的耻辱中走出来,我们的确历经了太多的坎坷。如今,当中国对外展示全新的自信形象,中国人都为此准备好了吗?
须看到,祖国的强盛不是在朝夕间实现的,几代建设者的筚路蓝缕铺就了如今的复兴之路。为祖国感到骄傲,也要理解和遵循祖国复兴的历史进程。
国门一步步打开以后,中国人开展对外交往的机会与日俱增,出境旅游和留学成为普通人直观地接触世界的方式。出境旅行和生活,既是中国人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也是外界最直观地认知中国国民形象的途径。
“看到祖国这么霸气,我就放心了。”这句网络热语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的确,有了强大的实力,才有资格和能力保护本国国民。在近年开展的历次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既让身处困境的国人平安撤离,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维护国家和国民利益的决心。
不过,霸气不是霸道,我国的传统对外交往观念里从来没有“恃强凌弱”这四个字。中国的大国之路不能像某些国家那样,把控制和欺压当地人当成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求同存异依然是和平开展对外交往的有效方法论。对普通中国人来说,出境在外,遵守、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同样是表达国民骄傲的方式。中国人的骄傲不是来自拳头,而是来自对本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自信与坚守。
中国的崛起仍在进行时,国民骄傲处在激烈的动态变化中。从不自信到走向自信,中国人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心态转折,接下来,中国人要面对的则是如何更得体地表达自信的问题。发展历经坎坷,也伴随着光荣与梦想,但更为常态的则是日积月累的寻常。表达国民骄傲,需要一颗平常心,也需要一颗站在世界舞台高度的同理心。(文/王钟的)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
两年前,我接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前往“欧洲首都”比利时布鲁塞尔攻读政治学博士。由于专业要大量涉猎海外中国问题研究的文献,所以总能接触到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在各类关于中国研究的会议上,作为与会者眼里的“那个中国人”,我不时承担起一种不同寻常的责任:告诉大家中国是什么样儿。
我突然发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其实有限,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以至于一时没有缓过神来。轮到我发言了,我客气地举了个例子:中国前几年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建了一条高速铁路,大约1300公里的运营里程,时速达350公里/每小时。这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第一,它非常准点,第二,二等座票价大约65欧左右。
在一片惊呼声中,不少欧洲人认认真真地拿笔记下我说的几个数据。考虑到法国和意大利铁路经常晚点,还有德铁、英铁高昂的票价,例如从布鲁塞尔到巴黎,260公里的火车票售价100欧元,我所说的“非常准点”和“65欧”的确很让人震撼。等到了自由讨论阶段,完全就变成了我在讲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如何发生巨大转变的。
不仅在社会发展方面,无现金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教育这些我们在国内早已熟知的商业模式,对于欧洲人来讲真的是新鲜事。最后,会议的主题逐渐变成了“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大家很认真地思考中国的崛起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身处域外,反倒对祖国备感亲切,时常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骄傲,也不时会有一种使命感: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文/秦帅)
老外就这样被"made in china"圈粉
得益于做海外直播和经常出国,我有机会获得了很多基于基层视角看待中国海外形象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产生了两点体会:中国在一些攸关民众福祉的领域做得非常好,中国的海外形象确实表现得很正面。
以往,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经常与中国制造有关,比如产品质量差、电器燃烧等。其实,这样的理解有些偏见。我的一位朋友常年在罗马尼亚做贸易,也是我们项目的储备主播,他的业务就与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有关。
他认为,本地商人反对中国商人,这很好理解,因为抢了他们的生意。但是,在这位朋友眼中,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商品并没有那么不堪,片面追求性价比的观念才是原罪。当地商人恨之入骨的中国商品,本地消费者却因得到实惠而喜爱。
和老外打交道的时候,他们最欣赏的就是中国在民用领域的制造品,尤其是交通层面的。把高铁列为“新四大发明”一点也不夸张,虽然中国并不是最先发明高铁的国家,但中国高铁确实在用户体验和普及度方面做得最好。
高铁的成功得益于算大账不算小账的中国特色。国人看待对外援助也应该有这样的视野。那些被花在海外的钱,最终会让中国人受益,同时也能在海外获得很好的口碑。
在尼泊尔,从首都加德满都通往旅游胜地博卡拉的公路,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援建的,在未来,博卡拉还会有中国援建的机场。未来,中国旅行者可以直接坐国家航班飞往博卡拉,而没必要在加德满都转机了。你看,这些援建也没让国民吃亏不是?(文/和正升)
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
《战狼2》何以取得这般奇迹?除了大手笔的制作,关键还是片中弘扬的爱国激情激发了中国观众强烈的自豪感。这部以中国军队海外撤侨为背景的电影以真实事件为依托。中国军队的几次撤侨行动,彰显了国家有决心、有能力保护外侨民利益的意愿,这才是真正打动观众的地方。那张利比亚小孩俯卧海滩惨死的照片和中国海军女战士手牵中国小姑娘的照片,对比如此强烈,相信看过的人都很难忘记。
有这样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据: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出去”的中国人遍布全世界,据统计,2015年我国海外投资遍及147个国家和地区、存量超过1万亿美元,出境人数1亿多人次,海外华人华侨总数约6000多万,越来越多的设施和利益遍布海外。这些年,中国军队不再是“宅男”,随着国家利益的向外延伸,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建设一支世界一流军队的大国梦想,越来越清晰。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越来越得到人民的激赞,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人士的高度认同。海军护航编队游弋大洋,吉布堤补给基地投入使用,中国军队的威慑能力越来越强,保护海外侨民的能力也与日俱增。
这些年来,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法律等多种手段,加强与海外许多国家的合作。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中国的正当权益。通过法律合作,中国政府维护海外侨胞权益的手段,更加国际化、多元化和立体化,
你站立的地方可能不是中国,但你背后一定有一个坚决维护你权益的中国。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中国正在稳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走往海外的中国人安全感也越来越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祖国为后盾,中国人拥有了空前的自豪感。(
欢迎光临 麻城热线 (http://macheng.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