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麻城天气预报

麻城热线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社区广播台
热门
最新
查看: 55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的浮华与实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0:4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里是文学板,同志们在这说说笑笑,插科打浑一下也完全可以的,活跃一下气氛。文学这东西说玄又不玄,可是这两个字总给人一种虚的感觉。目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写书的人挺着大肚子吹自已的作品,社会上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有的人一年中也没读过几页书的。我现在也越读越少了。
    个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许真的不全面,但作为一社会的受众,没事时写出自已的心情这不违法。发在这里和有志于中国文学的人讨论一下也是可以的吧?
    造成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脱勾的原因在哪呢?个人认为,在于文学的浮华与实在。
    浮华的社会就会产生浮华的文学,象做人一样,没有完全纯粹的人,也没有完全纯粹的道德。绝对的玻璃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我们的社会在汹涌澎湃的发展着。在这个大环境下,有的文学家也偶尔想做点纯文学,但那肯定是海浪中的一叶枯枝,坚持不了多久的。因为,他坚守不住的,一定硬挺着就慢慢在边缘化了。这是现实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电视台有个子午书简,这些时也介绍了一些象哲学家样的文学家,著作等身者有之,一著成名者也有之。但细听他们为著述作的高谈阔论,实在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我的理会是,投机取巧者有之,剑走偏锋者有之,挂羊头卖狗肉者有之,另辟蹊径者也有之。正因为是浮华的社会产生了浮华的文学一样,这些大家们的宏论同样离不开浮华的宿命。就如莫言先生所讲,有的文学家用病态儿童的视角来窥视社会现象,偶尔又生发出比成年人更智慧的思辩。他认为这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方式。使我立马想起了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和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的。那是在腐肉生蛆的时代的手术刀,与现今社会的文学土壤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文学大家们还用这种猎奇的方式来涮动稿纸真的有些自我慰藉的意思。孩子是自已的好,媳妇是人家的好,这是动物现象,能理解。作家的作品也是作家的孩子,一样的感受。那孩子是不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就难说了。也许是年龄不一样感受不一样吧?孩子买了一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建议我也看看。咋一看书名,肃然起敬,中国的唐僧再世了!细看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落笔的重点是不苦,且似有意无意地写到半夜接了某文豪的电话,或被某部长接见,再就是五星酒店的豪华和舒适。也就是到处旅游了一趟,与文化关系不太密切啊老余同志!
     (催喝酒的来了,再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11-4-20 13:43:21 | 只看该作者
这有才,叫你人才哥吧
板凳
发表于 2011-5-23 17:12:49 | 只看该作者
我已经不知道现代文学是什么一种概念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无图浏览|小黑屋|联系我们|广告报价|免责声明|新手上路|手机访问|麻城热线 ( 鄂ICP备12016569号-1  

鄂公网安备 42118102000134号

GMT+8, 2024-6-29 03:03 , Processed in 0.09172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麻城热线 X3.2 © 2001-2014 湖北锐火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