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的工作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我们班的王林同学做事头脑灵活,老师交给她的任务从来没出过半点差错,但在学习上一大特点就是健忘,每次学习一二个句子或其他的知识点,从来是过后就忘,老师在时,背得还行。第二天,脑子里又一片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之间常常有这样的对话: 王林:老师,我也很想学好语文和其他功课,可是上课或在家时我也背了很多次,写了很多次,但是背了就忘,写了就忘,听写时照样出错。那是什么原因呢? 我:王林,我觉得最基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背得不够牢嘛!记忆也要讲究方法噢!平时一定要多读、多背、多说。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容易地学习语文,掌握规律,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古人有句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付出了,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的背诵或其他学习行为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或只是摆摆样子给家长或老师看看,为了应付检查,从不愿意脚踏实地去做,只是虚晃一过的,很显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王林,你现在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 王林:知道了。 我:那好,孩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对于王林这样聪明伶俐,但是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宽容以待,良师益友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王林那样,当她出现不良的学习习惯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不良习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作为班主任的同时,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要时时关注。这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能在上课时自我控制的学生,想要一步到位,让他们马上融入班级,融入勤奋学习的行列是很难的。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偏差,出现对学习不适应的症状,严重的厌学倾向,只觉得学习生活枯燥单调,厌烦作业,害怕考试,焦急不安,不能积极地和老师配合,常常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为,自我约束能力低,意志品质差,自由散漫,较难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规范。面对这些学生,我想,引导学生“爱惜自己,尊重他人”,认识生命的意义,促进自我能力的发展,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以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王林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她懂得我要怎么做才能做好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 在经过我和王林的谈心以及一段时间的督促检查之后,王林的学习成绩明显进步,王林从一个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习惯比较好的学生,看来她尝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给自己的甜头,看来学习并非那么难。那其他的孩子呢?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育人无止境,管理无边际。作为一位教师,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启示: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 我从心底里想对每个孩子说一句:“孩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鼓楼中心小学 曾令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