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麻城天气预报

麻城热线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社区广播台
热门
最新
查看: 61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意侃侃] 麻城人是四川人的祖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3:5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好多好多的四川人有同一个回答:麻城孝感乡。可是,当今中国地图上,麻城、孝感各是湖北的一个市,祖籍中的地名早已为历史的烟云所遮掩,消逝无踪……

夕阳渐沉,河流平缓,河边石壁上镌刻的四个大字“楚蜀鸿沟”,红得耀眼,触动心灵。

“楚蜀鸿沟”这四个大字旁,有一行小字,标明它刻于清康熙庚寅年(公元1710年)。那正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高峰期呵!我们的思绪回到了三百年前———那时,正值清朝初期,我们许多四川人的先祖,可不就是经过这里,乘舟西去巴蜀?舟过此处,他们的心情是依依不舍,还是毅然决然,或者兼而有之?

此地属湖北省麻城市境内,地名叫链子溪,因为两岸石壁上铸有长长的铁链。这些大概为了助力于纤夫而设的铁链,因风雨剥蚀而锈迹斑斑,同样牵动我们的心襟:我们的先祖,是不是也曾抓握着这些铁链拉纤?

10月初,来到麻城,只有一个目的:寻根。

当今有很多很多的四川人,家族谱牒上都标注着同一个原籍地“湖广麻城孝感乡”。可今天的中国地图里,却找不到这个“孝感乡”。我们只想实地来寻访一下,千百万四川移民后裔魂牵梦萦的这个“根”,它究竟在哪里?

清代“填四川”湖广人最多

有一首清末流行的《成都竹枝词》唱道:“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这说出了一个事实,就是四川极少当地的土著,如今绝大多数的居民,祖先都来源于明末清初战乱后的大移民——“湖广填四川”。其原因是明、清两个王朝更替期间的长达几十年的战乱,使巴蜀大地横遭浩劫,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徙,原本富饶的天府之国变成了“地旷人稀”的荒原。清朝立国后,为了迅速恢复农业生产,解决粮食和税收问题,推行“移民垦荒”,倡导十余个省的百姓入川安居。其中来得最多的就是紧邻的“湖广人”(当时湖北、湖南是一个省,谓之湖广省),于是民间把以湖广省为最多省籍的这次大移民称为“湖广填四川”。

此事在四川的一些方志上皆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的《大邑乡土志》所言最有代表性:明末兵燹后,大邑土著汉人“几无孑遗,全资两湖、江西、两广、山西、陕西之人来邑,垦荒生聚。”而迁来的人中“麻城较多,江西、山陕次之,两广又次之。”

据众多学者考证,四川历史上有过六次大移民,而这次清朝初期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无疑规模最为庞大,从康熙前期持续到乾隆中叶,长达一百多年,移民人口一百多万人,他们在巴蜀大地成长繁衍,一代一代,深远地影响到今天。

  四川移民祖籍地中的一大亮点

“湖广麻城孝感乡”这个地名,在巴蜀大地上可以说是“十人九知”,非常著名,是千百万移民后裔家谱里共同的字样,是众多先祖入蜀的来源地,是“根”之所在。

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紧邻的湖广人捷足先登,来得早、来得多。而其中又以麻城孝感乡的人为最。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如民国《南溪县志》载:“今蜀南家族溯其始,多言麻城孝感乡。”又据新修《南川县志·人口》记载:南川县的许多移民都是来自湖广省,“尤以麻城孝感乡鹅掌大丘人为多……”在四川,你若问一个家族的祖先来自哪里,许多人都会这样回答你:来自湖广麻城孝感乡。

“我们麻城已经收到过寻祖信件1万多封,接待前来寻祖的人士3千多人。”麻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的钟世武这样告诉我们。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籍贯为四川高县的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其祖上都是麻城人。

艾芜的祖籍记忆与“麻城孝感现象”

在一般的四川老百姓中,许多人想都不想,就会告诉你“祖籍湖广麻城孝感乡”。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以渠县为例即可说明。渠县名人傅昌志对该县明清的73支移民家族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来自湖广省的达58支,而集中于麻城孝感乡的,达21支。而且这21支麻城孝感乡的移民家族中,竟有15支都是来自“麻城孝感乡高阶堰”的。研究四川区域史、出版过几本移民专著的专家孙晓芬女士,把这种众多四川人认可自己源于麻城孝感乡一事,称之为四川移民祖籍的“麻城孝感现象”。

这种“麻城孝感现象”,最典型的就是著名作家艾芜的祖籍记忆。艾老早年著文《我的幼年》时,就说到其汤氏祖先(艾芜原名汤道耕):“这位第一个到四川的祖先,原是生长在湖北麻城孝感乡的。”后来到20世纪80年代,孙晓芬去拜访艾老,仍然听他这样讲自己的祖籍。一直到1989年秋,时任新都县档案馆馆长的任祖坤等人,向艾老出示了新征集到的汤氏族谱,告知其祖籍实为湖南武冈,艾老才庆幸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根”,激动不已。

但艾芜这样的误解,并非是毫无意义的一件事。今天可以推想,或许是汤氏家族的人原本只记得一个大体的湖广省,记不清确切的小地名,而湖广省(包括湖南、湖北地域)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麻城孝感乡,所以才误彼为此了。艾芜小时候跟着大人去上坟、去吃清明会,道听途说得知自己的祖先从麻城孝感乡而来,一直到把它写入了文章中。这一例证正生动说明了“麻城孝感现象”,说明麻城孝感乡已是一个移民祖籍地的亮点,它上升到了人文地理的概念,成了一大群具有相似迁徙经历的人们的群体记忆,代代相传。这一记忆并不一定准确详实,但它已升华成一种对“根”的深厚感情!

六百年的根系连绵

站在今天麻城市所辖的歧亭古镇,但见数百米长的古街两侧,还是古意盎然的木板作门的小商铺。那条两米宽的石板砌成的古“官道”,依然保存完好,它连接着郁郁苍苍的古树和飞檐翘角的石筑的“一进三重堂”的古屋……当年我们许多四川人的先祖,可就是走过这条道,走向天府之国?

陪同的麻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李敏告诉我们,歧亭镇和它东北面的中馆驿镇,一水相连,陆路与水运都很繁忙,在明、清时正是麻城孝感乡的范围内。在民国年间,这里甚至有过“小汉口”之誉。歧亭镇的古街,正是当年移民上川的必经之路。

当年湖广移民上川,计有三条道:一条是从麻城县南部的歧亭走石板路官道上川;一条是从举水河乘船进入长江入川;再一条是从山间小路,涉汉水越秦岭入川。

后来从麻城市委办公室的凌礼潮手上,我们得到一张明信片,上书“麻乡约”三字。原来,相传在明代永乐年间,就有移民从这里迁往四川,由于思念故乡,相约每年推选同乡代表回乡几次,来往带送土特产和信件。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组织“麻乡约”。它开创了中国民间通信的先河。

由这明代而兴的“麻乡约”,孙晓芬说起了明代状元杨升庵家族“过籍”麻城的事,它与艾芜老人的祖籍记忆相映成趣。原来据《杨少师石斋先生墓表》记载:杨升庵“先世庐陵人,有名贤者,以元末欧祥乱,徙麻城,避红巾军贼入蜀,家新都”。但后来新都关于杨氏的记载,却成了“杨:元末避乱,徙湖北麻城县,后入川据本县”。这样就把只在麻城“中转”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杨氏家族,统计成“湖广麻城上川”之列了。

由此,孙晓芬有这样一个见解:必须用六百年历史视角,来解读麻城孝感乡这个移民祖籍地。

我国历史上有过八大移民集散地、中转地,麻城孝感乡正是其中之一,并且在四川影响尤大。自元末明初,直至清前朝,有大批麻城孝感乡人随军入川,奉诏入川,避乱入川,流寓入川和经商入川等。特别是在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移窄乡填宽乡”的洪武大移民,作为移民集散地、中转地的麻城孝感乡,奉诏输送了大批百姓入川。无论是在这里居住的,或是从这里中转的,后来他们各自的家谱上几乎都写成了“源自麻城孝感乡”。

9月29日刚刚隆重开馆的重庆湖广会馆,珍藏有这样一副楹联:

会岷沱数千里,波涛自泸水东来,庙貌重看辉日月;历明清六百年,统绪溯麻城西上,宗支繁衍遍川黔。

这副四川泸县一支移民后裔所撰的对联,正道出了延伸六百年的连绵根系。

在麻城的历史上,两度与农民起义紧密相连。元末的红巾军起义,麻城是策源地之一,红巾军大将明玉珍率部及家属驻川东,建立大夏国,湖广人投其麾下,其中有数万麻城人。明末张献忠占领麻城后,在宋埠镇留下“拜交陈”(其恩师姓陈)的地名,麻城当地5.7万人参军,被立为“新营”,同年大军西入四川,这些麻城兵随之同行。张献忠战死后,其部将士兵,包括麻城籍的,多数人在川落籍务农。

至于为官入蜀的、避乱入蜀的、经商入蜀的自明初至清前期,皆络绎不绝。加上如杨升庵家族那样的“过籍”麻城人,以及那些见麻城人势大而“冒籍”以求生活便利的移民,所以最终“麻城人”遍及全川,声势浩大,而“麻城孝感乡”也成为四川移民心目中最重要的祖籍符号。

“麻城孝感乡”今在何方

打开今天的共和国地图,有一件事确实令人迷惑不解,那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麻城孝感乡”,那个千万四川人心目中的祖籍圣地,竟然没有一丝踪影了!在今天的湖北省,有的只是并列的两个县级市:麻城市,孝感市,两地相去百余公里,岂可混为一谈?

正是从这一类地图出发,有人提出一种奇论,认为“麻城孝感乡”只是个子虚乌有的祖籍地。可是,为什么千千万万的移民先祖都一起来“欺骗”我们呢?

答案终于在我们实地踏访麻城的过程中找到。通过查阅清康熙九年(1670年)版的《麻城县志》,我们弄清了麻城孝感乡“失踪”的来龙去脉,它的变迁历历在目了:

这部县志的《首卷封域志·乡区》中的记载是,“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成化八年以户口消耗……并孝感乡一乡入仙居,为三乡。嘉靖四十二年建置黄安县。复析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入黄安,(麻城)止七十四里。”

这一详尽的记载和数据,告诉人们,明代麻城县的四个乡区中,确实有孝感乡的建制,在明成化八年(1472年)对区乡作了内部的调整,因户口消耗,并孝感乡入仙居乡,到了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新建黄安县时,分调土地,就将麻城的一部分(包括有原孝感乡一小部)划入黄安,也就是今天的红安县。

虽然旧的“孝感乡”地名已在明成化年间撤并,但推想其代代居民及中转移民,仍心口相传“孝感乡”之名,所以至今它享誉巴蜀。

为了古今对证,孙晓芬在广泛抄录各四川移民家谱的过程中,格外留心地把其中一些家谱记载的麻城县孝感乡的小地名,抄录了部分下来,在这次实地踏访中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这些小地名主要有:麻城孝感高坎堰(或高阶堰、蒿干堰)、鹅掌大丘、复阳村、高水井、孝子坊、大石板洗马凼杨家村第七层、扒凿岭黄泥嘴、月儿湾、蒿枝坝大松树等等。

我们从城北郊的龙池桥所辖的松鹤村李家坝,经古楼沈家村,去中馆驿,到歧亭镇……一路行来,在当地人的热情陪同下,“高坎堰”、“鹅掌大丘”等移民家谱和口碑中反映最多的小地名,已得到第一批认定:麻城市城郊的龙池桥办事处下辖的五脑山林场的虎形地村高坎堰,正是移民家谱中的“高坎堰”一地,而“鹅掌大丘”,也在中驿馆镇“辖区内找到了。

有的历史学家曾经著文,考证“麻城孝感乡”主体在今日的红安县。但麻城市志办经反复考察,确信当年源源向四川输送千万移民的麻城孝感乡,其主体仍在今麻城市的南部,红安境内仅有一小部分。可见,四川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麻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4:00:50 | 只看该作者
天下美酒源麻城 川酒兴盛孝感乡
麻城处大别山举水巴河水系源头,自古流传有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黄州府志》载:晚唐黄州刺史杜牧在麻城歧亭,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句。  
宋朝苏东坡调任黄州后流连于此,与隐居在麻城杏花村的旧友陈季常邂逅,二人经常在对饮作赋,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绝唱,辛弃疾也在此写下“记取岐亭买酒”之句。
麻城酿酒技艺代代相传,明清麻城孝感乡人移民巴渝,为巴蜀酒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坊间一直有“四川酒老板,麻城占一半”之谚语。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为,明朝洪武四年从麻城孝感乡迁往四川隆昌的郭孟四,于万历十三年在泸州兴办天成生曲酒厂,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曲酒“泸州老窖”的前身,而泸州老窖“国窖”形成正是川酒走向鼎盛的标志。郭孟四也被誉为“国窖之父”。
可见四川人的酿酒之术是由我们麻城人传过去的。
如今川酒盛行,我们麻城人自己的白酒品牌应该好好发扬光大!
以往麻城主要以老米酒出名,当初享誉中外的“老麻粮”中途也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
古今.传承

湖北龟山酒业的前身为湖北麻城酿酒厂,位于麻城七里桥举水河畔,创建于1953年,其生产的龟山牌麻汾、老麻粮、枸杞酒系列曾先后获得香港食品博览会金奖、国际诗酒节奖。在上世纪80年代年销售额达到4000万元,九十年代该厂曾是黄冈地区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年产万吨酒的规模。在湖北酿酒行业首屈一指。

建国以来,先后有周总理、李先念、李鹏、朱榕基、王树声、陈再道、陈锡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将军及湖北省市领导曾多次到麻城视察,对麻城酿酒厂怀有殷殷期望。

蝶变·重生

2012年,麻城市政府决定对酒厂进行改制,多米国际集团以综合实力最优,在众多竞买者中脱颖而出,100%股权收购湖北省麻城市酿酒厂。多米国际集团收购完成后,斥资近5000万元,对占地56亩的老工厂进行全面的改扩产,维修100多口老窖池,新上3条现代灌装线,推出新的品牌 “将军红”恢复“老麻粮”麻汾等老品牌。同时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新征土地200亩,建造年产万吨商品白酒的酿造基地。

技术标杆

中国白酒大师、兼香泰斗——陶家驰教授亲自秘制
陶家驰 国家级酿酒大师、品酒大师,中国兼香型白酒泰斗第一人。
在全国率先开发并系统地研制“兼香型”风格的白酒新品种,在酒界传誉为 “北高南陶”(注:北方的高工,南方的陶工)。陶大师担任湖北省酿酒工业协会会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名酒联合会副主席。掌鼎中国兼香白酒工 艺,半个世纪的老骥伏枥,兢兢业业。我公司董事长傅博先生也衩陶老收为“关门弟子”。

营销标杆
世界营销之父——Philip Kother(菲利普·科特勒)弟子全程营销策划
傅博:
著名营销专家,多米国际集团董事长,师从世界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曾获2007中 国营销七大专业精英人物、首届中国酒类营销金爵奖等殊荣。傅先生 曾为多家政府和知名企业提供战略营销与投资咨询服务,其主导咨询及投资的产业总规模逾万亿元。目前所领导的多米国际集团横跨管理咨询、酒业食品、电子商 务、产业地产、战略投资等五个领域。傅先生还热心公益,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支以营销为主题的公益基金——多米国际营销公益基金。

多米国际集团:
多米国际集团是中国境内一家声誉卓著的、以投资和咨询为核心的综合产业集团,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均设有分支机构,集团综合收入近10亿元。

大家一定要好好支持我们本土酒业的发展哦!
     
板凳
发表于 2013-1-26 23:07:2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无图浏览|小黑屋|联系我们|广告报价|免责声明|新手上路|手机访问|麻城热线 ( 鄂ICP备12016569号-1  

鄂公网安备 42118102000134号

GMT+8, 2024-11-15 17:05 , Processed in 0.09829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麻城热线 X3.2 © 2001-2014 湖北锐火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