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的领路人
——记麻城市张家畈镇富家坳村党支部书记田联群
通讯员卢世高 罗萍 梅桂林 尹杰
走进麻城市张家畈镇富家坳村大圆角新农村小区,70多岁的李新河老人在新建的楼房门前晒太阳,该村有15个村民小组25个自然塆,1865人,两道山梁夹一条小河,千百年来农民依山傍水结寨而居,固守“种田吃饭、养猪过年、卖点鸡蛋换油盐”的生产模式。如今,河西那条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全村90%以上的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现年45岁的田联群,为人正直,工作能力强,在当地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深受村民的尊重。2008年,他在村民们的极力推荐下,挑起来富家坳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说:“我们村山水有灵性,百姓讲感情,做个村干部,不办点实事,就愧对大家。”
培育“打工白领”
富家坳村有山有水,传统农业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农民。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纷纷走出大山,一头扎进大都市,做苦工卖苦力,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缺乏成为打工的制约因素。田联群也曾是打工队伍中的一员,目睹了苦工的艰难,担任村支部书记后,他引导农民参加电工、计算机等10多种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还鼓励本村青壮年报考职业中专、大专。不少打工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能,进厂后逐渐成为技术人才、企业高管,甚至自己办厂当起了老板。
村民田双明高中毕业后,外出做过苦力,田联群觉得他有知识、有头脑,不应该是做苦工的料,动员他钻“尖板眼”。田双明走进了龙感湖杂交稻制种场,得到场领导的赏识,放手让他管理、经营,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领”,每年从家乡带出10多人,每人不下5万元的纯收入。做生意亏了本的田忠厚,跟着田双明打工后,还清了债务,手头还有了积蓄。该村像田双明这样的“打工白领”还有30多人。
建设“绿色银行”
该村南面的杉林岗,绵延数里,一直延伸到大枫树村,满岗的芭茅,田联群总在动心思,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项目。去年他争取到市林业局的扶持,与大枫树村一起建油茶基地。他牵头成立了梅花园油茶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或现金入股,社员发展到100多户,初期规划面积2000多亩。至目前,土地平整到位,道路、水沟按规划完成,加固石桥一座,新修石桥一座,开春后新苗即可移栽。
要让社员得大头,村集体有“赚头”,这是合作社的宗旨。不承包、不租赁、不买断,让农民永远不丧失土地,让老百姓终身受益,拿着土地股权本,就可年年分成,有了田书记的这个“金点子”,两个村的荒山变成了“金山”,成了村民们的“绿色银行”。
构筑“党建堡垒”
“要致富,看支部。”田书记把党建抓到党员的工作中,抓到农民的生活中。每年七一、年终,他都要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总结评比,年终还要慰问特困党员,甚至帮他们办年货。他与外出打工的党员保持经常联系,既为他们解决困难,送去组织的温暖,又动员他们情系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现年45岁的党员田三元,在武汉做建筑监理,带有一个100多人的工程队,田联群跑武汉上门聘田三元为村发展顾问,在“洁万家”活动中,田三元一次捐款3万元,还一起筹划修桥筑路、开塘挖堰,以及基地的提档升级、村庄的洁净美化。
如今的富家坳村,农民富了,村庄亮了,村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强了,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