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529 个与众不同的人
史上最长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却都在问着同一个问题:鹿晗说的是真的吗?
司马似乎看到每个人都在追逐着“时代潮流”,然而在台湾的这个山房里,有一个人却不顾世事的喧嚣,选择归隐山林寻找属于自己的禅意。
林炳辉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本文转载授权自公众号:爱奇旅(ID:i-qilv )作者:爱酱 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台湾,一处僻静的竹林中,一座老石屋沿山而立,隐隐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禅意。
林风穿堂度户,裹着凉沁沁的水汽,掀开寮房帘幔的一角。
一位儒雅的先生正盘腿而坐,身形瘦削,面色宁静,屋内煮茶的小炉正咕噜咕噜冒着泡,登时茶香四溢。
他叫林炳辉,
台湾知名茶人,
也是全台湾人最羡慕的人。
他半百之际卸甲归隐,于深山处开了一家小饭馆,名为“食养山房”。
原本只想将山房作为自己休养待客之所,不料却无心插柳,不小心成为了台湾网红。
许多人慕名而来,却纷纷被林炳辉笑着请了回去——因为食养山房一次只接纳30人。
从此,“食养山房”成了台湾一道最神秘的风景,以至于有句话一直在台湾流传:
“去台湾,一定要去食养山房,这一趟旅行才算值了!”
但提前一个月预订,都订不到它的位置。
他原想给生活摁下暂停键,
却无意间打造了一个美学空间
食养山房的主人林炳辉,
在台湾茶道界是个知名的风雅之士。
他泡茶的方式行云流水,干净利落,
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早已深入许多茶人的心。
归根于对茶道的热爱,他四十三岁便离开都市,归隐山林。
着麻衣,礼佛、学禅,四季如一;不管外界多喧嚣,内心都自在笃定。
但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恬淡的茶人,年轻的时候竟然是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
“我这辈子只是两只手做事的人,从来没想过会开口讲。一开始茶是我的个人喜好,后来变成很自然的家庭生活。”
从年轻的时候,林炳辉就向往着能够有座自己的房子,在远离喧嚣的尘世辟一方净土,只作喝茶会友修禅之用。
一日于山间行走,蓦然望见这座种茶人留下的老旧石屋,竟一见钟情,便租了下来。
依溪而建的山房,
仿若古书里描写的隐士居所。
室内外,林壑间,水声潺潺,
处处禅意,让人凝神静气。
林炳辉充分利用种茶人
留下的石头房子,
将茶室自然隐在山水之间,
让它像是自然生长在天地间。
“建筑要跟过去的岁月,之前使用人的思想结合,才不会太锐利,也更有意思。如果全部推翻重建,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而要把它修得安静,能让人一看就有岁月沉淀的表情,就更难。但如果顺着旧建筑的风格,一旦思想开始张扬,也会顺着建筑的气质有所收敛。”
最初,林炳辉用黑铁在石屋外造个架子,想在这山林间有另一种气质的建筑出现。材料买好,设计稿画好,偏偏在员工休息的那天下了一场雨。
结果,材料全都没有遮挡,黑铁很快就长出了锈迹。
把材料全部换掉,林炳辉觉得可惜,但如果按计划安装,建筑的表情又全变了样。
“那就让它锈着吧!”
既然向自然投降了,那就投降到底。
林炳辉干脆将铁皮全部做了生锈处理,
如此一来,铁皮屋反而更有种自然的本真。
因此你身处食养山房,
时常会有室外在下雨的感觉。
空气里透着湿润,
室内许多落地玻璃和大开窗,
白天可以欣赏山中风景,
夜晚也可闻着林间野草的清香静心。
林炳辉把山房称作“空间美学”。
“空间美学其实是情绪的体现,所以当你静坐于食养山房时,感受的不止于茶带给你内心宁静的世界,还有空间的无限构想。”
而室内的布置,用绝妙来形容都稍显刻意。掀开细致的竹帘抬头进去,狭小的走道,吝啬的用光,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转角处置一大缸,
插一支大白梅,
野生、自然,兀地挡住去路。
一转身,却又豁然开朗,茶室四周都是落地窗,视线没有遮挡,林炳辉把山色水景全请了进来做客。
一年四季,日月轮替,自然发生什么变化,里面的人就看什么风景。
空间的布置,就是在简单中收容,
简朴的小矮桌,素色的榻榻米,
纸皮灯笼里透出暖黄的灯光。
或是斜斜地摆一张锈铁茶桌,
整个房间只有木、铁、陶和自然。
坐席之间用帘子隔开,
帘子是早已绝版的竹帘,
澄明、通透,没有一丝累赘,
还向外呼应着山水。
屋内四处皆有植物,
看起来是随手摆放,
其实都是主人家细心调过的。